胡一平
第九章
好事多磨——人有旦夕祸福与天有不测风云
其实王寿彭在这里欣赏到的美丽景色和繁华集市,只是此时此刻开封城中的一部分而已。因为在他到达这里的十几天前,整个开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也就是迅速的热闹起来了。
这样的热闹程度,大概在几百年前的北宋时期才呈现过。试想被人们极为看重的两科会试,居然出人意料地设在了这里,仅全国赴考的举子们就达到了万人之众。与他们一起来到这里的,还有其家人、朋友或是随从。再者,国家负责考务的各级官员们,威仪显赫的钦差大臣等,都也早早来到了这座城市之中。
如此一来,聚集到开封的人数当不下十余万人。这些人几乎都是有文化、有头衔,甚至有职有权的人物。其中腰缠万贯的大贾富商们,完全可以称得上不计其数。
也就是说,如此多的人流充满了开封,也导致无数白花花的银两随之流了进来,以此带来的消费能力当然令人吃惊。过去的开封,由于经常遭到黄河水泛滥冲淹的缘故,故而从宋朝之后,就相对的贫穷落伍起来。这一次由于两科会试,不但迅速增加了繁荣的程度,而且成为举国上下关注的焦点。
有了这样的大好机会,一个围绕着科举会试的巨大市场也随之形成起来。其中包括蜂拥而来的贩夫、商贾、钱庄、书铺,以致唱戏的优伶,卖笑的艺妓等等,都加入了向开封古城进发的大军。他们从四面八方蜂拥而至,连这里的租房也成倍的增长。王寿彭所见到的汴河之中那几艘游弋的画船,便是艺妓们的杰作。而大多游弋的画船,其实都是其他地方开来的船只,经过临时改装而成的。
还有一层,如此庞大规模的人流和大量的财富,源源不断的涌入了开封,自然使得这座城市显得有些接应不暇,力不从心的忙乱起来。最直接的表现,就是物价随之高涨。这种现象,当然是两科会试巨大商机引发的必然结果。因为从考前的准备到放榜的结束,以及举行的各种各样庆祝活动等,所需时间会长达两个多月。
面对如此局面,王寿彭显得十分谨慎起来。由于他出身于贫困之家,深知浪费的可耻和生活的不易。虽然随身携带着充足的银两,但看到物价如此的高涨,也就不敢随意乱花了,必须保证考试期间的各种所需才行。
经过十余天风尘仆仆的沿途奔波,终于到达了这座朝思暮想圣地的王寿彭,已经没有购买东西的欲望了。即使遇到价钱合适的股东,也只是好奇的多看几眼、欣赏欣赏而已。平时只去一些距离住宿馆舍相对较近、又比较安静的小集市,在购买必须的用品同时,顺便也能够体察一下当地风俗民情。
住下来第三天的时候,也就是将住宿地方安顿好了以后,王寿彭便带着随从出去游玩了一番,首先到了威严端庄的包公祠里。因为宋代的这位包龙图,一直都是王寿彭崇拜的官员偶像。到了大殿之中,王寿彭当然是虔诚的上香祭拜,行三叩之礼。只见大殿中央的包公黝黑铁面,炯炯有神,高达三米有余,身穿蟒袍玉带,端坐靠背大椅之上,劲正如松,威严端庄。包公坐像的两旁还有张龙、赵虎等一些人的立像。山墙上面满是壁画,反映着包公生前的政绩,并且衬以龙凤图谱,从而显示出整体的气魄和威严。
最令王寿彭关注和欣赏的,是在包公祠二殿里面展示着的、当年包公留下的一则家训:“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字里行间充分体现出了包公清心寡欲、廉洁奉公的高尚品德,以及嫉恶如仇、憎恨贪官的无私精神。
这里还竖有一座《开封府题名记》的巨大石碑,为地道的北宋遗物,上面刻有北宋183位开封府尹的姓名和上任年月。而在这座石碑上,惟有包公名下出现了一条深深的指痕。这是因为人们敬爱包公,观赏碑刻时指指点点,天长日久磨出来的指痕。旁边还有元代诗人王恽的赋诗碑刻,王寿彭看着看着,不知不觉的朗读起来:“拂拭残碑览德辉,千年包范见留题。惊乌绕匝中庭柏,犹畏霜威不敢栖。”
诗中高度赞扬了包公和范仲淹在担任开封府尹时的盛德和威名,称颂这样的人才可以称得上光耀千古。在这里,诗人还把贪宫污吏比作可恶的乌鸦,指出既使千百年后的贪官,见到其碑仍会惊惧万分,不敢近前逗留。站在碑前,王寿彭沉思良久,想想古人贤明,看看当前社会,一种无名的惆怅涌上心头。
包公祠里还有一处著名的廉泉,位于包公祠的东侧,乍看上去当然是一处普通的水井。值得说明的是,该井的井沿是由黑褐色青石雕成,尤其石壁内侧,呈现一道道被井绳勒得极深纹道。传说廉泉有一种特别神奇的地方,也就是从里面打上来的水,会因不同的人喝而产生不同的味道。普通人喝了会解渴;清官喝下去甘醇香甜;但是贪官喝下去的话,必定是苦涩难咽,像有芒刺封喉。到了这里,他当然也要喝上几口,并感觉到清冽可口。
下午他们便去瞻仰了开封铁塔,因为王寿彭早就听说这座铁塔了,当然要去看上一看。到了这里他才发现:这座铁塔立于一座千年古刹——开宝寺的里面,建于公元1049年,即宋朝皇祐十八年之际,素来有着“天下第一塔”的美称。
这座铁塔高55.88米,八角十三层,因此也曾经称之为“开宝寺”,故而又称“开宝寺塔”。王寿彭这次亲眼目睹,真是大开眼界,这才清楚人们所称的铁塔,实际上是一座琉璃宝塔。因为该塔通体都是褐色的琉璃砖彻成,远远望去混似生铁铸成的一般,所以才有了铁塔之称。可以说,这座铁塔以卓绝的建筑艺术及宏伟秀丽的高大身姿,名冠史书,驰名中外。
王寿彭还注意到:这座设计精巧,完全采用了中国传统的木式结构形式建筑而成。即使塔砖的上面,也饰以飞天、麒麟等数十种吉祥图案。砖与砖之间的结合也是经过了研磨雕凿,以至有沟有槽,垒砌得严密合缝。更令人惊讶的是,这座铁塔建成八百多年来,虽然历经战火、水患、地震等灾害,却至今安然无恙,巍然屹立,这就令每一个见到它的人俱都叹为观止。
按照一开始的想法,王寿彭还想多转几个地方。然而这时距离到贡院报到参加考试只有几天的时间了。于是王寿彭不得不按捺住自己好好游览一番的欲望,专心致志的复习起来。因为开封为六朝古都,存留的名胜古迹很多,要想仔细游览的话,至少需要几天的时间才行。
相比之下,王寿彭在学习上奋发上进的优势,就充分体现出来了。当时到这里来赶考的那些举子们,多数是达官贵人家中的纨绔子弟,前来参加两科会试也是抱着放松一下的心情,甚至是糊弄糊弄的想法。所以到达之后,当然是尽情游览起当地的名胜风光来。当然其中也有不少人,早早来到这里是要养精蓄锐,加紧复习,争取在考试的时候能够更好的集中精力。
王寿彭就称得上其中的一位,尽管年龄不算大,但却在作风上十分谨慎守成了。即使觉得自己已经有了获胜的把握,也还是不敢掉以轻心,而是必须复习、复习、再复习,力争做到万无一失才行。因为考场上的事情十分复杂,历史上多少才高八斗的有名才子,都会莫名其妙的败下阵来。如果真是那样的话,多少年的寒窗苦读岂不要统统的付之东流,还有什么脸面……正是抱着这种想法,他决定利用科考前几天的宝贵时间,再仔细的复习梳理一番。
王寿彭在到达开封以后,仅仅游览了一天多的时间,其余的时间便集中精力,静下心来加紧复习,而且反复推演,以至自己考中进士绝不存在什么悬念……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或是由于过分的激动;或是由于气候的干燥;水土的不服;或是由于路途的劳累;他仅仅复习了几天便生起病来。似乎连高高在上的天公,都在有意增加其参加科考的难度。
由于王寿彭平日里熟读《易经》等儒家经典,不但满腹经纶,而且对中医也颇有造诣,只是不为人知而已。这次他意识到自己得的是伤寒,而且病情来势异常凶猛,发起高烧来连日不退。看来没有十几天的时间,是难以彻底地恢复过来。
还有一层,王寿彭到达开封下榻的地方,地处运河码头近旁。尽管这里的旅社不少,但到处都呈现一派繁忙热闹的景象,馆舍之中也是人满为患,非常的拥挤。大概也正是这种拥挤不堪的局面,诱发了和加重了王寿彭的病情。
有了病就需要赶紧请大夫。可这时的开封城中,找到有名气大夫非常之难。随从几经周折,好不容易请来了一位为之号脉。可几剂汤药服下之后,病情却不见好转,直急得这位随从抓耳挠腮。怎么办呢?心急如焚的随从,连上附近寺庙里许愿上香的办法都使出来了。此时的王寿彭呢?哪里还能够复习,只是烧得一滩糊涂。
作者简介:
胡一平,出生于1953年,山东潍坊市人,作家,历史文化研究学者,潍坊学院客座教授,长期从事历史文化研究创作。主要著作有《兵圣全传》、《郑板桥诗书画精品集》、《追溯潍坊文化源头》、《潍坊五千年》、《古代潍坊十大爱情故事》、《一代名相——公孙弘》、《中国·潍坊》等书籍。并且在电视台、多所大学及网络上有《传统文化大讲堂》等系列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