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一弛
过去十年,中国最疯狂的产品是什么?
中国各个城市,正以近乎“竞赛”的方式接连兴建超高层建筑。
摩天大楼越建越猛,也越盖越高,我国150米以上摩天楼数量占全球总数的近三分之一,已经位列世界第一。
暴发户式盖楼:
建得越高,等于住得越贵
摩天大楼,是一座城市的面子。
高度,是炫富最直观的方法。
刀哥先跟大家科普一下,根据《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建筑高度大于100米为超高层建筑”。
1976年,为筹办广交会而建的广州白云宾馆,楼高117.05米,成为了中国首栋超过100米的建筑,当时,主要任务是接待国家领导人和各国元首。
为支持巨人集团发展,珠海市政府还批给史玉柱一块地,最初的计划,仅仅是建造18层的集团总部,满足员工的办公需求。
但后来,在各种诱惑之下,楼层越盖越高,从18层到34层,再到64层。
1994年,巨人大厦开工典礼上,史玉柱放出豪言:将建成78层高的“中国第一高楼”,刷新中国最高楼纪录。
一是投资最大;二是楼层最高;三是带动最强。
2010年,在广西防城港市,一个非省会城市,人口仅86万的广西小城,有开发商宣布,投资95亿建设528米高、109层的亚洲国际金融中心。
消息传出,连当时的业内人士也连呼“想不到”,这一高度在当时仅次于世界第一高楼哈利法塔。
这就是一场荒唐的豪赌,2010年GDP刚过300亿的小城,很可能连这座摩天大楼的消防、水电都无法负担。
高楼崇拜下,中国的摩天大楼数量遥遥领先海外。
2018年,中国各地共建成88座200米以上的摩天大楼,占全球总数的61.5%。
截止2020年4月,中国超过100米高的摩天大楼建筑数量1938座,远超美国的436座。
2
摩天大楼人设崩塌:
飘得越高,亏得越惨
在高楼竞赛中,牛皮越是吹上天的,往往亏得越惨。
造价700亿的天津117大厦可以说是开局就是王者。 但他真正的传奇点在于——从开建起,就在停工和复工之间反复横跳,最终的结果,还是烂尾。 2007年,香港“十大富豪”之一,李嘉诚的邻居潘苏通,一眼看中了天津滨海新区 。
潘苏通以20.26亿签订土地收购协议,买下了位于天津市西青区和滨海新区中心的地块,准备建造中国最高的摩天大楼——高银金融117大厦。
按照当时的规划,大厦地下4层,地上117层,高达596.5米,将成为仅次于迪拜哈利法塔的世界结构第二高楼。
那时高银天下让外界异常疯狂,牛皮也越吹越上天,比如:
在116层的夹层处设置世界最高观光厅,打破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在115层、564米处设置豪华游泳池,成为世界最高的室内游泳池。
94层至104层的六星级酒店,将引进迪拜帆船酒店的建造标准。
潘苏通,自豪不已,将其称作 “一个艺术品”、“我希望它经久不衰”。
但事实上,这座耗时超过10多年的天津117大厦,从2008年开始动工,2016年拆除塔吊后就没有太大的动静了,竣工遥遥无期。
在2018年后,因为资金短缺,再次处于停工状态,有人从那里路过就能看到,除了每隔几个月加装几块玻璃,几乎毫无进展。
更惨的是,直到现在仍没有任何一方接手117大厦。
但欠下15亿的潘苏通,据2020年胡润全球房地产富豪榜显示,身价仍高达200亿,还在香港买下了价值25亿的豪宅。
野心太大的,还有著名的武汉的绿地中心。
2010年开工的绿地中心,曾经被誉为未来的“中国第一高楼”,最初设计高度为606米,但这还不够。
到了2012年,建造中的大楼又在计划中增加30米——达到636米,足以超越四年后将完工的上海中心大厦,成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二高楼。
但结果,到了2019年10月,这座华中第一高楼就被曝出因欠付工程款,被迫全面停工。
苏州中南中心,规划的高度更猛。
直接冲到了729米、被规划为“中国第一高楼”,准备大干一场,惊艳全世界。
但在所有桩基完成施工后,苏州中南中心也因为缺钱,陷入了长达5年的停工,一度周围杂草丛生。
最后,复工是复工了,代价是削减230米的楼高。
3
摩天大楼的罪,
谁受谁知道
盖楼烧钱,但更烧钱的其实还在后面。
除了需要耗费上百亿元乃至几百亿元巨资的建设成本外,很多人都没有考虑到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光每天管理维护成本就要烧掉上百万元。
上海金茂大厦,是陆家嘴三兄弟最矮的一座,但日常管理维护费用就高达每天100万。
什么概念?
按65年使用期计算,管理费用大概是为建设费用的3倍。
摩天大楼维护成本还有一个很大的痛点,就是防火问题。
由于楼层过高,一旦发生火灾,电梯井道、楼道就像个大烟囱,火苗迅速上窜,产生“烟囱效应”,借着风势,很容易在极短时间内,就从一层发展成几十层的规模。
目前,我国的消防云梯车最高只有101米,全部升起来之后,可能还到不了摩天大楼的腰。
也就是说,动辄数百米的摩天大楼一旦发生火灾,只能通过楼内自带的喷淋系统灭火,火势大时无能为力。
上海金茂大厦,曾经做过的一场实验显示,让专业消防员在有完善疏通通道和避难间的前提下从85楼开始逃生,而最快也要用35分钟。
外表看似靓丽的超高层建筑,实际居住和办公的性价比最低。
在知乎上“在摩天大楼上班是什么感受”的提问之下,被吐槽最多的就是——等电梯。
成都的一个超高大楼,每天早上上班排队要等半小时以上,在顶层35楼的员工吐槽,根本等不到电梯。
电梯几乎在每个楼层都要上人,经常不到35楼就超重,直接往下运行,我们一般会走楼梯到31楼,再转乘电梯。
在哈利法塔工作,首先,要搭乘1部快速电梯到达43层、76层或123层的“空中换乘大厅”,然后再乘坐1部“区间电梯”去到你的目标楼层。
即使在正常运转之下,超高层建筑维护成本,电梯 、照明、清洁、物业等费用,比普通住宅高2倍左右。
大楼每增高100米,建设和维护成本都会指数级增长。
结 语:
过去这些年,国内城市突破天际线的欲望不断被拔高,建高楼的意义远远大于实用。
对于基建狂魔和中国很多开发商来说,300米、500米、700米,如果想盖,都不是什么难事。
于是,谁都想争一争某县镇第一高楼、中国第一高楼、亚洲第一高楼、乃至于世界第一高楼的称号。
就拿深圳来说,在2008年,深圳的摩天大楼只有40座,短短十几年过去,如今深圳市超200米的摩天大楼已有将近200座,秒杀了中国内地其他城市。
但事实的另一面是,深圳第一高楼平安金融中心,去年三季度的出租率一度掉出90%。
2021年第一季度,深圳全市写字楼空置率高达28%。
长沙投资90亿天空城市,如今是一片鱼塘;史玉柱的巨人大厦如同垃圾场;天津的117大厦至今无人接盘。
一开始“全城的希望”,竟成为了100%烂尾率的笑话。
这种"暴发户"式的炫耀,大可不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