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一平
第六章
状元胡同——人们杜撰的传说及形成的来龙去脉
在王寿彭高中状元后的这条小小胡同里,还有一则故事传得无人不晓,以此体现出了状元胡同的一些特点。虽然属于人们杜撰,但是由此品味起来,也是令人感到有滋有味。
传说当年这条既窄小又破旧、并且还没有名字的巷子里,出了 潍县第一位状元的时候,当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简直就是破了全县关于这方面的天荒,于是这条巷子也随之被人们称之为新巷子。这样一来,作为出了状元的曹家当然就非同一般了。
传说他们家为了彰显自己家族的荣耀,曹鸿勋的父亲决意拿出钱来,要在这条小巷子的入口处,建一座表示显赫或是作为纪念的牌坊。而这座牌坊的名字,就叫做状元坊,当然也是潍县历史上的第一座状元坊。按理来说,他们这样做是完全应该的。
古代时所建的牌坊,堪称是中华特色建筑文化之一。是当年社会里为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等重大功绩的一种方式,为之特别设立的建筑物。当然也有一些宫观寺庙,山水景观以牌坊作为山门的,还有的则是用来标明地名和建筑群落名称的。古代时,牌坊又名牌楼,一般都为门洞式纪念性建筑物。因为古代的牌坊宣扬封建礼教,标榜礼仪功德,所以很受人们重视。当然牌坊也是家族祠堂的附属建筑物,昭示家族先人的高尚美德和丰功伟绩,兼有祭祖的显赫功能。
按理来说,古代的牌坊最早是由棂星门建筑形式衍变而来的。开始只是用于祭天、祀孔所用。汉语中的棂星一词原是指得灵星,灵星也就是天上的天田星。二千多年前,为祈求来年丰收,汉高祖不但亲自祭祀,而且规定祭天必须先要祭祀灵星。到了宋代,朝廷则用祭天的礼仪来祭祀孔子了,这样一来就改灵星为棂星了。
应该说,古代中国的牌坊初成于汉代,成熟于唐、宋,至明、清的时候,就发展到相当普遍、登峰造极的程度了,并且衍化成为一种实用的纪念碑式的建筑物,被极其广泛的运用于旌表功德、标榜荣耀、纪念贤良等用途,所以遍布了华夏大地。当时的潍县一县之中,就有着数百座牌坊,就连有的村庄里都建有几座牌坊。
当年曹鸿勋父亲在巷子头上所建的这座牌坊,尽管叫做状元坊,但其规模并不大。原因也很直接,由于这里属于潍县城外出名的贫民窟所在,不但房屋十分矮小,道路又窄又短,而且拥挤不堪。这样一来显然没有多大的地方建一座宏伟的牌坊。再者,曹鸿勋原本就是贫困家庭出身,即使能够脱颖而出高中了状元,家里也刚刚开始富裕起来,还没有多少钱能够拿出来建牌坊。
受着这样两方面的影响和限制,所以曹家所要建得这座状元牌坊,也就不会高大辉煌了。尽管这样,传说曹鸿勋的父亲还是将这座状元坊建造起来。这样一来,石坊就成为当地的一道亮丽的景观,吸引不少人到这里来观看欣赏。
受到这方面的影响,当地人也意识到这条曾经出过状元的小巷再也不能没有一个正式的名字了。于是他们便开始将这条巷子称之为新巷子。当然也有人将其称之为状元巷子,但又感到如此又窄又短、又破又旧的巷子称作状元巷子的话,会影响到作为潍县首名状元的形象。经过一段时间后,将其称其为新巷子的人越来越多,称作状元巷子的人就逐渐少起来了。
当时无论是谁,只要经过这里,都会仔细的欣赏这座牌坊,并对状元曹鸿勋产生敬慕之情。可在后来的一天里,住在这条巷子里的一个人、居然在端详欣赏这座牌坊的时候,突然产生了令许多人感到好奇的想法。当时他便是这样的寻思,如此狭窄的地方,被曹鸿勋家建了一座状元牌坊,虽然也是一件大好事,但若是我的儿子将来有一天也高中了状元的话,那么新的状元牌坊应该健在什么地方呢?
想到这里,他越是觉得应该有个说法。于是他就径直到了曹鸿勋的家里。向着曹鸿勋的父亲发问道:“你们家将状元牌坊建在了巷子口上?那么我的儿子以后若是高中了状元的话,这牌坊究竟建在什么地方呢?”曹鸿勋父亲见他问的好笑,也就没把此事当真,因为他们都是不错的邻居,平日里也经常开些玩笑,于是就笑着回答说:如果你的儿子将来能够高中状元的话,就在我儿子牌坊的前面再建一座牌坊就是”。
对他的回答,对方并不满意,便继续说道:“巷子头上那里还有地方,都被你家的牌坊占得满满的了?”说着说着,两人来到了巷子头上的牌坊下面一看,果然没有什么地方了。于是曹鸿勋的父亲才满不在乎的笑着说:“这不要紧,若是将来你的儿子也能够高中状元的话,就把你家的状元牌坊健在我家牌坊的上面。”末了他还不无得意地说:“到时候你家孩子中了状元后,若是在我家牌坊上面再建牌坊的话,由我们家来出钱?”
传说当时曹鸿勋父亲回答他的时候,心里非常得意,做梦也没有想到对方的儿子将来也会中状元。而这位向其发问的人,正是王寿彭的父亲。二十多年后,没想到这事业已成真。于是王寿彭的父亲便找到了曹鸿勋父亲家里,要求他兑现当年的承诺。到了这时,曹鸿勋父亲也就无话可说了,于是拿出钱来,在自己家的这座状元石坊上面又加了一层。这样一来,原本的单层状元石坊,就变成了曹鸿勋和王寿彭两个人的双层石坊了。
其实当年的潍县人都知道,这个传得无人不知的故事,只是有人杜撰出来的传说而已。因为这条新巷子的巷子头上,原本就没有什么状元石坊。因为当年的状元王寿彭确曾出生和居住在这里,但是在他中了举人以后,便不再那样贫困,居家搬迁到城里去住了。再者当年王寿彭的父亲去世较早,别说后面的中举人、中状元,就连他当初中秀才时,父亲也早已去世了。应当说明的是,王寿彭也与曹鸿勋一样,都是在中了举人后不久,便搬到城里面去居住了。
想想也对,当一个出身贫困的人中了举人以后,便不会再像以前那样贫困。因为中举人后,不但有了响亮的名声,而且还有了朝廷的俸禄,并且具有了成为官员的资格。到了这种时候,前来奉承帮助、甚至在他们身上投资的就大有人在了。也就是说,许多人会看好他们的前程,进行适当的资助或是投资。在彻底改变了生活状况的条件下,他们当然不会再居住在以前的贫民窟——那些破旧的房子里面了。
这就需要将前后的经过联系起来看。当年曹鸿勋中状元以后,就使得这条简陋的巷子有了名气。后来事情的发展,更是大大出乎了人们的预料。就在王寿彭考中举人的两年之后,他又前往开封参加1903年癸卯科举,居然接连获得好的成绩。接着他到北京参加殿试,由于功底坚实又发挥超常,荣获了第一甲第一名,成为异常荣耀的癸卯科举的新科状元。
这样的结果,应该说大大超出了他们全家、及所有潍县父老乡亲们的预料。当捷报传来以后,人们在庆祝之余,便开始关心起这条巷子来了。从此以后,这条原本简陋破旧、也就是当初被当地人视之为贫民窟的地方,居然接连高中了两名状元,简直就是不可思议。所以这里更成为名副其实,人人关注的风水宝地。
从此以后,人们当然不再称呼这里的原名——新巷子了,而是叫做状元胡同,而且越传越广,以至华夏驰名,举国第一。那么为什么人们将这里叫做状元胡同而不是叫做状元巷子呢?大概主要原因是由于这里早在曹鸿勋中状元以后,就已经有人将这里叫做状元巷子了。只不过当时这样叫的人少,当这里出了第二位状元以后,境况就大不一样了。
也就是说,一条巷子里面接连出了两位状元,可以称得上天下奇迹。所以在一般人看来,能够出现这样的奇迹,可谓人们做梦都不会想到,必定是有神灵在里面巧妙的运作,要不怎么会达到如此这般的神奇地步呢?如此一来,就需要一个新的、更加响亮的名称。因此状元胡同的名称便应运而生,也相当的说明问题。
如果继续向前追溯,那么这条所谓的新巷子,也就是后来的状元胡同,在最早的时候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呢?说起来还真是有些令人齿寒。新巷子坐落在潍县城南门之外的西南关处,也就是人们所说的五道庙湾近旁。原来这里属于大湾的岸畔,因为栽种着两行柳树而称之为柳树行子。
大约是在乾隆年间,由于人们使用这里的土地没有费用,故而一些无家可归的穷人们,便在这里搭起了简陋的棚子。再后来,一些社会底层的小商贩也向这里聚集,经过几十年才形成了一条极其简陋破旧的巷子。说是巷子显然有点拔高,如果称之为贫民窟的话当会更加合适。再者这条巷子在叫做新巷子以前,是有一个巷子名称的,只是不大吉利好听、人们也不大叫罢了。最早的时候,人们是将这里称之为“杀死巷子”的。
为什么起这样一个难听的名字呢?一是当年的这里靠近水湾,加上居住的贫民不少,堪称破旧杂乱。于是有些人便将病死的小孩扔到附近,时间长了因此被人们称之为杀死巷子。二是由于这里住有几家屠户,有的杀猪,有的杀羊,还有的杀鸡,致使有些地方被污染的比较严重,所有有人也据此将这里称之为杀死巷子。然而居住在巷子里面的人,觉得这样的名字十分难听,太不吉利,所以少有人提起。
可以说,当初几乎谁也没有将这条巷子放在眼里,更没有想到会从这里走出了潍县的第一位状元。所以从曹鸿勋中举人开始,人们就很少有人再称这里为杀死巷子的了,而是改称为比较文雅的名称新巷子了。虽说改名成了新巷子,但巷子里面的贫穷状况并没有多大改变。
有所改变是在曹鸿勋中状元之后,这里便开始被人们视作风水宝地。也就是这里的房价地价都有了提高,也有些中等的人家开始搬进来居住,为的是沾一沾这里风水宝地的光。但由于曹鸿勋在中举人后就搬出去了,因此巷子的改变并不大。直到王寿彭中了状元后,这里才名声真正响亮起来,成为举国闻名、天下无双的科举宝地——状元胡同。
从杀死巷子到新巷子,再从状元巷子到状元胡同,仅仅从其名字的变迁上,人们就可以发现这里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了。也正是有了这样的原因,这条巷子尽管还是比较的简陋,但已经有条巷子的样子,并且初具了小型街道之规模。只可惜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被全部拆除,从此消失在了历史的云烟里。
作者简介:
胡一平,出生于1953年,山东潍坊市人,作家,历史文化研究学者,潍坊学院客座教授,潍坊市状元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长期从事历史文化研究创作。主要著作有《兵圣全传》、《郑板桥诗书画精品集》、《追溯潍坊文化源头》、《潍坊五千年》、《古代潍坊十大爱情故事》、《一代名相——公孙弘》、《中国·潍坊》等书籍。并且在电视台、多所大学及网络上有《传统文化大讲堂》等系列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