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一平
第六章
心诚则灵——仙师庙中虔诚祈祷佑护青云路
成功中举后的王寿朋,在当地已经是很有名气的人物了。此时的他完全可以凭着在潍县城中的地位,也就是最年轻举人的头衔,谋得很好的职业,过上衣食无忧的上层社会生活。
然而,此时刚刚有点发迹的王寿彭,完全没有在科举道路上停歇下来的念头,而是加倍的继续努力,向着更高的层级——进士及第的方向挺进。连续几年的刻苦学习,紧张准备,王寿彭已是饱读诗书,深明大义,堪称当地有名的博学之士了。至于在科举考试方面,他也已经达到了轻车熟路的程度。因此他对于这次参加癸卯会试中考取进士,既充满了希望又具有信心。
中国的科举考试之所以如此诱人,就是因为其能够一考而定终身,堪称人生命运的转折之点。可既然拥有如此的好处和魅力,当然成为一场无数人参加、都想具有出人头地的严酷博弈。因为谁都知道,考场上的省府,决定着自己从此以后的命运轨迹。尤其是朝廷举办的会试,属于科举中最后的冲刺阶段。届时来自于全国各地的士子们相聚一起,竞相角逐,其中可谓人才济济,藏龙卧虎,其紧张激烈的程度可想而知。
也就是说,在朝廷会试之中必定充满变幻的风云,即使最有才学的人物,也有可能事出意外,落个名落孙山的结局。在这之前,如才高八斗的蒲松龄,就是在科举历程上屡屡落第,才发愤著书创作出了一代名著《聊斋志异》。
再者,按照王寿彭原来的预想,这次癸卯科举会试,必定是在京城里面举行。也就是说,当初王寿朋未雨绸缪,在加紧准备的时候,是冲着到京城去的。因此他和其家人早就做好了进京的准备。可是朝廷的最终安排,却大大的出人意料,事先谁也没有想到这次癸卯科举会试的地点,居然定在了河南的开封而不是名正言顺的京城。尽管当时也有许多人对此抱有非议,但朝廷已经做出了决定,举子们也只好遵命而行了。
朝廷这样的安排,自然给王寿彭家带来了诸多不便。因为在这之前,王寿彭已经到过京城几次了。看上去当然只是游览一番,而真实的目的,其实是为后来的进京参加科举会试做准备。因为在王寿彭的意识里,这一天总是要到来的,所以需要预先熟悉一下那里的环境应该对于考试是有所帮助的。
可是河南的开封,对于王寿彭来说就相对陌生了。对于这座城市,他不但在读书的时候经常读到,而且也听人们提起过,但从来没有去过。最使他有所印象的,应是书中所描述的大宋王朝时期,那种辉煌壮丽和繁华程度简直难以复加。然而明末李自成水淹开封城的记载也历历在目,真是让人胆战心惊。一座无比繁华的城市,居然在瞬然之间被洪水吞没……因此王寿彭在想到即将前往的这座城市时,便有一种既沧桑雄浑又神秘朦胧的感觉。
临行之前,为了使自己更有把握,得以通过这次会试而一举跳过龙门,王寿彭在母亲的陪伴下来到了城里的一座仙师庙中,虔诚的祭拜和祈祷。
在祈祷的过程中,面对着慈祥的老师傅神像,王寿彭双手合十,虔诚的许愿道:自己若是能够在这次癸卯科举金榜题名,来日必定重塑金身。也许是心诚有灵,当其走出仙师庙的时候,虽然尚数隆冬季节,但他却感到了一股温柔的春风拂面而来。正是这股意外吹来的春风,似乎传递着一种独特的信息。此时此刻,大概只有王寿彭自己,才能够心有灵犀的感受得到。
在这以前,王寿彭就曾经到仙师庙里来祭拜祈祷过了。这次是由母亲陪伴而来,则更是显示自己祭拜祈祷的庄重和虔诚。王寿彭的母亲是位心地纯洁的善良女性,同时又是仙师庙的一名信众。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他经常到仙师庙里来进香,祈求老师傅保佑自己的家人。
事情的起因,当要追溯到王寿彭三岁那年的时候。那一年的秋夏之际,潍县一带流行起了一种奇特而危险的疾病,对于小孩子更是首当其冲。此时的王寿彭原本好好地,却突然无缘无故的发起高烧来,连续十几天都不见好转。即使灌上熬好的汤药,很快也会喷吐出来,这可把全家人急坏了。他的母亲更是心如刀割,望着奄奄一息的儿子泪满衣襟又不知如何是好。
忽然之间,她想到了人们经常提起、被颂扬有求必应的老师傅,犹如黑暗之中看到了一线希望的亮光。因为她曾经听说过,这位老师傅不但道行极深,而且也极为灵验,许多因病因灾前去祈求过他的人,几乎都有了满意的结果。
说起这位老师傅来,就是仙师庙里面供奉着的那位仙师,在潍县及其附近一带的影响真是太大了,称之为如雷贯耳一点也不过分。然而当地的民众平日里并不将其称之为仙师,而是俗称为老师傅。因为师傅一词,是当地人称呼有技术、有本事、而且是教授过自己的人,有着如同长辈一样的亲情。也仅仅是从这一俗称上,就显示出他与信众之间关系,应是心心相印,亲密无间,完全没有其他神灵那样的高高在上、虚无缥缈之感。
再者,这位仙师庙中供奉的老师傅,并非天庭所封之神,当然也就不属于正神了,而是天地间一自然生灵。传说这位仙师即一只千年铁狸子,经过刻苦修炼而得道成仙。那么人们传说中的铁狸子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呢?经过学者们考证,发现人们所说得铁狸子,实际上是猫科动物里面的猞猁。
平时人们见到的猞猁,外形极其像猫,但比猫大得多,属于中型猛兽之类。这种动物身体粗壮,四肢较长,尾极短粗,尾尖呈钝圆状,耳基也较其他动物为宽。一般猞猁的身上,或深或浅的点缀着深色斑点或者小条纹,这些斑点条纹有利于隐蔽和觅食。人们为什么将这只猞猁称之为铁狸子呢?就是因为有人见到它浑身黑色,就像铁的颜色一样,所以称之为铁狸子。
据说这只铁狸子、即黑色猞猁经过了千年修炼,得道成仙后不但神通广大,善于变化,而且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特别是当它发现人们有难的时候,即便冒着危险也要鼎力相助。传说当年潍县城中一度流行起了瘟疫,老师傅不远千里求来仙药,用大锅煮水架在仙师庙前供人们饮用,从而保全了许多性命。即使平日里,也是众口一词,简直达到了有求必应的程度。
还有一种流传甚广的民间传说,也是十分有意思。相传明末清初的时候,一位神采非凡、鹤发童颜的老者,自东北方向来到了潍县的西南关一带。这位老者医道高明,心地善良,不但治愈疾病而且不收费用,因此前来求医问药者络绎不绝。然而不久之后,这位老者突然失踪了,弄得人们莫名其妙。
由于人们深切怀念这位医道高明、心地善良的老人,于是关注起与其之相关的事物来。很快有人发现:在西南关五道堂南侧有一处斜坡状洞口,很有那种似有似无的神秘灵气一样。还有人作证说自己亲眼看到了老者,化作了一道神奇白光进入洞穴之中。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以致达到了无人不知的程度。
于是广大民众便对那处神秘的洞穴,即老师傅的洞府顶礼膜拜起来,其目的主要是祈求得到他的保佑庇护,赐予健康多福。尤其不幸染疾和遇到危难的民众,前来祈求老师傅保佑的人就更多了,简直达到了络绎不绝的程度。事后人们还发现,祈祷者几乎俱都得到了应验。也就是说,在这里祈祷求拜,其灵验神奇的程度居然大大超过了一般的寺观庙宇。
再后来,人们觉得有必要给老师傅安一个家。于是感恩戴德的信众们便互相串联,踊跃捐资,建成了一座规模不大但却是白墙灰瓦的仙师庙。最初建的这座仙师庙,位于潍县城里安乐街北端,也就是靠近城墙一侧的地方。
当年王寿彭的母亲为了儿子的病症,就是到这座仙师庙中祈求老师傅救护的。令她感到万分欣喜的是,自己祈求完了刚刚回到家中,便发现儿子的高烧居然奇迹般地消退下来……从此,王寿彭一家便与老师傅,即仙师庙中的仙师结下了不解之缘……
作者简介:
胡一平,出生于1953年,山东潍坊市人,作家,历史文化研究学者,潍坊学院客座教授,长期从事历史文化研究创作。主要著作有《兵圣全传》、《郑板桥诗书画精品集》、《追溯潍坊文化源头》、《潍坊五千年》、《古代潍坊十大爱情故事》、《一代名相——公孙弘》、《中国·潍坊》等书籍。并且在电视台、多所大学及网络上有《传统文化大讲堂》等系列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