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王可心)日前,北京市以1号市总田长令发布2022年“田长制”任务清单,以八项措施全面推动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落地落图、实至名归,严格守护农业生产空间,实现“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
“万物土中生,有地斯有粮”。土地关系着生存大计。耕地,尤其是基本农田要实施最严格的保护。本市借鉴“河长制”“林长制”经验,于2021年起全面推行“田长制”。由各级党政负责人分别担任市、区、乡镇、村四级田长,对责任区内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的监督管理与保护利用工作负责。北京由此成为全国首个在省级层面全面推行“田长制”的地区。
今年,“田长制”任务清单共列出八项内容。首先,在落实落细“田长制”责任体系方面,“任务清单”规定,要将落实情况纳入市政府绩效考核和涉农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耕地承包和经营主体耕地保护的成效与相关补贴政策挂钩。
按照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本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66万亩,基本农田保护面积150万亩。整体看,北京基本农田面积仅占市域总面积的6%,低于国内其他大中城市水平。“实现150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及其储备区全部为稳定利用耕地”被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写进“田长制”任务清单。另外,在严格耕地保护用途管制方面,今年本市将巩固“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回头看”成果,严防“大棚房”问题反弹,对农村乱占耕地建房、耕地撂荒等进行整治,严厉打击占用耕地种树、种草皮等“非农化”行为。
开展永久基本农田质量调查评估是今年各级“田长”的重要工作。按计划,今年上半年全市将完成2021年启动调查的80万亩永久基本农田质量调查评估,同步推进2021年完成复耕复垦地块的质量调查评估。并启动全国第三次土壤普查试点工作。
今年各级“田长”还将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与规划。全市将实现年度建设高标准农田10万亩、建成4.5万亩以上的任务。市相关部门将紧紧围绕新调整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建一块、成一块”的原则,编制实施《北京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同步开展区级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编制,落实到村和地块。
探索建立耕地、永久基本农田、高标准农田等全覆盖的智能监测平台,也被纳入今年的“田长制”任务清单。全市将建设以卫星影像快速处理、耕地自动变化监测、变化图斑外业核查、成果可视化分析为一体的耕地保护遥感监测技术体系,建立永久基本农田管理台账,提高农田保护信息化水平。
“任务清单”还包括进一步建立健全制度和政策体系、完善部门联动工作机制等。今年本市将制定实施新增耕地部门联合验收机制,完善农业农村部门耕地质量验收流程,把好耕地入口质量关,加快农田管护制度建设,开展农田保护政策研究,调动农户保护、利用、管理农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进市、区、镇(乡)三级耕地建设保护体系建设。在严厉打击违法违规占用耕地的法治保障层面,将建立“田长制+公安”执法联动协作机制,健全“田长制+检察”协同工作机制,形成司法保障的有效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