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病毒无情,人有情。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关键期,万千医护人员冒着生命危险,奋战在抗疫现场,为人民筑起健康防线。新华网健康频道推出《“疫”重情深——镜头下的抗疫现场》特别报道,聚焦疫线的医务工作者们,讲述他们抗疫背后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本期,新华网讲述刘林田、刘向楠在北京地坛医院抗“疫”期间的暖心故事。
刘林田(左),刘向楠(右)
刘林田、刘向楠是同期协和护理专业毕业生,一起来到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危重症中心工作,成了13年的老同事,这次疫情,让他们成了朝夕相处的战友,虽然不在同一个护理小组,但是说起这次战斗的生活、工作,共同语言越来越多。
安排好工作,和家人告别后,2月18日,刘林田和刘向楠进入地坛医院的一线工作。ECMO、呼吸机对于他们来说都非常熟悉,与患者相处也很融洽。
“虽然ICU病人的身体护理是最主要的,但是到了后期,心理护理更重要”刘林田说。一位阿姨总是心心念念家里种的花草和蔬菜,每天都要和刘林田叨唠几句,刘林田对她说:“阿姨,您得好好吃饭,好好治疗,才能回家照顾花草。”“再说现在还不到种植的季节,等您病好了刚好可以回家种花了,多好。”
住在ICU的一位患者,自从可以说话以来,情绪一直不太好,她告诉刘林田,每天待在病房里看不到太阳,也分不清东西南北,刘林田将患者的话记在了心里。一天下午刘林田推着她去做CT,特意在走廊里停留了一下,指着太阳说:“阿姨,您看,那边是西边,太阳在那里呢。”
“自从看了夕阳景,这位阿姨有了奔头,心情大好。”刘林田说,“配合治疗、康复,患者逐渐恢复我们心里也高兴。”
“有位老人家真倔,不大爱搭理我们,也不配合治疗护理。经过一段时间,看到医护人员对自己细心又耐心的照料,老人家被感动了。”刘向楠说,“老人家积极配合治疗康复,每次接班我都会到他房间看看他。”老爷子一眼就能认出刘向楠,并主动和刘向楠说话。
“这里的老师、同事都特别好。”提起地坛医院的战友,刘林田、刘向楠有共同的感受。
刘林田的老师是孙凤祯,刘向楠的老师是张明越,两位老师都十分负责,工作中有什么不会的事情,她们都倾囊相助。如何涂抹洗手液,酒精消毒,指导护理记录的书写、医嘱的处理等。特别是紧盯着他们穿脱防护服,从不含糊,生怕哪里做得不到位让病毒钻了空子,护目镜也都会提前给他们用酒精擦拭一遍。
地坛医院的工作气氛特别融洽,在这种环境中工作,即使身体十分疲惫,他们也不觉得辛苦。(文/梁清君 陈明莲 孙慧)